岳跃国
根据2018年7月20日生态环境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《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方案》,2018月起参与排名的城市由74个扩围至169个。
这是有效传导治污压力的重大政策调整,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排名对地方政府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倒逼作用。
打赢蓝天保卫战,绝对是场大仗、硬仗、苦仗,不仅要用狠劲、韧劲,而且要善用巧劲。排名扩围,就是典型的巧劲,其功效有时比一些狠劲来得更为明显。
5年多来,生态环境部每月公布74城市空气质量排名,有人欢喜有人忧。排名长期靠后的城市,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巨大舆论压力,倒逼其不断加大治理力度,可谓“四两拨千斤”。
本次排名城市的大幅扩围,将原来没有纳入排名的污染较重区域和城市纳入进来,涵盖区域更广,涉及城市更多,公布内容更全,可以让排名更客观、更权威、更公平,更有说服力和参考价值。
排名只是手段,这一巧劲的真正目的和作用在于传导压力,促进地方党委政府加快改善环境质量。之前,这一作用已得到有效发挥,排名扩围后,倒逼作用将更加明显。
对于原来就参与排名的74城市来说,尽管分母大了很多,但绝非压力就减小了。如果不能持续发力,原来排名靠后的今后仍然可能继续排名靠后,届时舆论带给相关党委政府的压力只会更大。
对于新纳入排名的95城市来说,更要加快改善步伐。这其中,很多城市的污染程度也很严重,群众的反映非常强烈,有的还被纳入了蓝天保卫战的主战场。如果还不能奋起直追,参与排名后,“家丑”将会在更大范围内外扬。
排名扩围,绝不仅仅是城市数量的增加,背后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坚定决心。对此,169城的党委政府,如果认识不清,工作不力,参与新的排名后,难看的可能不只是面子上。